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表白学生教师被免职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表白学生教师被免职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大家都知道张廷玉能力很强、在朝中威望很高,却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康熙和雍正父子两任皇位,先是父亲故意把他连降三级,儿子却又“不计前嫌”把他提拔重用,还让他成为独一无二配享太庙的汉臣。可以说是给一棒子,再给个甜枣的典型案例,只不过这个甜枣明显有点大到让人难以想像。
康熙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也很是用了不少能臣,然而到了后期,一方面他本人有点懈怠,另一方面有些人居功自傲,为此贪腐现象层出不穷。对此很感无奈的康熙,就想到了张廷玉,于是就让他出来做这件出力不讨好的活。在康熙皇帝看来,反正他只不过是个汉臣,真的惹起众怒,杀了也不可惜。
然而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张廷玉很有手腕,力度也大,不仅把那些贪官治得服服帖帖,而且官场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此时的康熙,自然就消除了偏见,对他很是重用。当然他一开始被皇帝赏识,与他的父亲原本就是朝廷重臣也有关系。在皇帝看来,这个汉臣很是不错,办的很多事,就连那些满人大臣也办不好。 然而康熙临终的时候,却忽然来了个翻脸不认人,把他的官职连降三级。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出后,张廷玉却像连升三级那样高兴。他告诉大惑不解的儿子,此事对自己很有好处。雍正当上皇帝以后,出于用人的角度考虑,就觉得父皇已经给了对方惩戒,自己是把他提拔起来使用的时候了。
康熙认为,这样张廷玉就更对自己感恩戴德,肯定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其实对于康熙父子玩的这套把戏,张廷玉是心知肚明,当然他作为臣子,还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由于他做的确实是相当出色,使得雍正不仅抛弃了对他的成见,而且还允许他配享太庙。
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汉臣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位了,即使是满清那些王公大臣,绝大多数都没有这样的资格。当然这与张廷玉的所作所为,比如对于刑法的改革,以及对于流民的安置等等,此外还有康熙字典的修编等等功绩不无关系,雍正给他的赏赐,是完全应该的。
张廷玉是三朝元老,为官时间长达五十年,死之后有着配享太庙的殊荣。那么仅仅做官时间长、历经朝代多就可以享太庙吗?作为一名汉臣,张廷玉为官期间究竟有那些举措让他有如此殊荣?
▲张廷玉剧照
张廷玉是安徽人,于康熙十一年出生于京城,父亲乃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而后又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雍正即位之后他又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大学士同时兼任军机处大臣。乾隆皇帝即位之后君臣之间渐生嫌隙,张廷玉与乾隆十四年辞官回乡,晚景凄凉,六年后病逝于家中。至于张廷玉能享太庙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
一、出身名门,一族三代皆忠烈
前面已经说过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张英为官清廉,后位同宰相,他为康熙一朝立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劳。张廷玉的儿子更是入直南书房,在雍正爷的眼皮子底下干活,他还官居吏部尚书,承袭伯爵。张廷玉更不用说了,他历经康、雍、乾三朝,为官五十载,将自己的半辈子献给了大清王朝。因此笔者觉得这是张廷玉配享太庙的第一个原因。
▲张廷玉剧照
二、以身作则,整顿吏治
康熙晚年时期官场尔虞我诈你,阿谀奉承之气日盛。吏部是六部之首,掌握着全国官员的任免大权。因此吏部官员大多徇私舞弊、胡作非为,在此地为官的人更是大肆收受贿赂。恰逢张廷玉被任命为吏部侍郎,他到任之后以身作则拒不接受贿赂也不受人之托。
当时吏部有位张姓官员仗着朝中有人好做官便为非作歹、不顾朝纪,大多数人对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张廷玉到任之后为整顿吏治便先从这个“张老虎”下手,不久后他抓住了此人的把柄并预备将其严惩。
此消息一出许多官吏都想张廷玉求情,可他依旧刚正不阿办了这个“假老虎”。笔者以为张廷玉此举肃清贪官,对其他人起到了警示作用,是他为官的大成就,因此这是他配享太庙的第二个原因。
▲张廷玉剧照
三、编纂史书,记录>汗青/strong>
张廷玉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在此期间他多次带人编撰史书,其中《明史》、《清世宗实录》等皆经由他手。《清世宗实录》一书是乾隆登基之后命令张廷玉等人编撰的,此书虽有迎合圣意的成分存在却实实在在的为后世研究世宗提供了好的方向。
上述便是笔者总结出张廷玉配享太庙的三个原因,其一他一门三代皆忠烈,其二他打击贪污腐败分子起到了肃清朝堂的作用,其三他做史书给后人留下了指导方向。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是世宗的遗诏,他虽与乾隆皇帝不和死之后乾隆还是遵守父亲的遗诏给了他这个殊荣。张廷玉也成了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臣子。
分享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和观点,我是醉爱谈>汗青/span>,欢迎关注!
在满清朝代,张廷玉应该是最幸运大臣之一了,他29岁中进士,被点为翰林;33岁获得一次与康熙交谈的机会,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贴身小秘书;45岁成为礼部侍郎。康熙去世后,雍正对他更加重视,升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累次升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两部,权倾朝野,并赐他配享太庙。
在传统的政治中,伴君如伴虎,做皇帝的近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在专制政治的高层,更是处处陷进,步步危机。但他却如履平地,步步高升,走出一波惊人漫长的大牛曲线,成为清代文臣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张廷玉剧照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难伺候的皇帝,对科举出身的汉族大臣尤其缺乏好感,但对张廷玉却一见如故,欣赏至极。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谕旨均由他缮写。雍正与他君臣相处十三年,感情至好,甚至一天也不能分离。
截至乾隆十三年前,张廷玉在政治最高层一直稳如泰山,四十多年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一切,张廷玉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专业技能过硬,敬业程度高
张廷玉才华过人,康熙43年到南书房上班,他的主要工作是替康熙起草文件,实际上就是秘书。皇帝的意思只需要口述一次,他就能领悟,并且当场就能写成稿,让皇帝过目,每天写的旨意不下十道,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雍正剧照他做事非常勤勉,经常下班后主动加班,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白天写的文件,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一发现有需要改的地方,立即起床修改。
他记忆力过人,对中央各部门大臣、地方官员的出身、经历都耳熟能详,他的大脑就如同一部活档案库。
对他的办事能力,雍正曾这样称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他还有一个条件是普通人不具备的,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所以他从小就受父亲教育:如何为臣、如何做事。他学会了父亲的独门心法后,入朝为官更是如鱼得水。
为官清廉,以不争为争
他知道要想从皇帝那里得到功名富贵,而又不被皇帝这只猛虎所伤,需要以退为进,以无求为求,以无私来营私。
所以他为官数十年,事事都从皇帝的角度去考虑和判断,从不主动地为自己谋取私利。雍正十一年他的大儿子张若霭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知道后,当即表示:自己的儿子是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的名位,请求将自己儿子的名次往后降。雍正听后十分感动,将他的儿子改为二甲第一名,并将这事昭告天下。
他为官清廉,平日生活没有不良嗜好,办事公正,从不贪污受贿。他做主考官的时候,有人想买通他,却被他严辞拒绝。他从来不主动为亲人争取利益,所以皇帝对他家的子弟都很照顾。每次雍正赏赐他东西,他都推辞谦让,反而获得更多赏赐。
熟读历史,懂得为臣之道
作为雍正的近臣,张廷玉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必然粉身碎骨。而张廷玉的为臣之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从不与领导作对:绝对不因为政治思路和雍正产生冲突,他不做政治家,只做秘书,任何事情都不打折扣的执行。
二:工作保密性强:他做事不仅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同时还顾及雍正个人心理隐私。雍正对他非常信任,人事决策都征求他的意见,他却从来不会透漏任何一丝风声。
三:谨言慎行、不结交官员。张廷玉每天退朝回家后,都要把当天的事细细梳理一遍,看看有没有说错的话、做错的事。他从不将朝上的文件带回家,也很少交接外官,在朝中为官多年,从来没有和封疆大吏、外省高官交往。
四:功劳都是领导的:他经常与雍正促膝密谈,一商量就是很长时间,他参与朝中所有的大事小情,却没有一件功绩归于自己。连《清史稿》都找不出他一生做了什么大事情。所以这样一个做事谨慎,事事从领导的角度出发,从不抢领导功劳,办事得力又用心的人,岂有不受重用之理。
资料参考《饥饿的盛世》
《张廷玉年谱》
到此,大家对表白学生教师被免职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表白学生教师被免职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